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强汉之墨色如血 > 第106章 扶南烽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未央雪覆岁云徂,八百里书燃怒炉。

蛮书辱汉辞何倨,相府陈言策必诛。

乔领楼船趋海峤,绍提锐旅出林隅。

汉旌指处烽烟起,要使南荒识帝谟。

公元240年,肇元四年年末,长安未央宫。

岁末的寒意笼罩着帝都,宫阙楼台覆着一层薄薄的素雪,檐角冰凌垂挂,在稀薄的冬日下折射着冷冽的光芒。然未央宫内,却因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南征军报,而涌动着一股截然不同的炽热怒意。

宣室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殿外的严寒,却驱不散御座之上那位年轻天子眉宇间的冰霜。刘禅——大汉皇帝陛下,平日温和宽仁的面容此刻沉静如水,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中,跳跃着压抑的怒火。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那上面静静摊开放置的,正是征南将军、领林邑都尉张绍遣快马送来的军报以及随附的《林邑地理志》概要抄本。

御阶之下,丞相诸葛亮、蒋琬、费祎、大将军姜维等核心重臣垂手恭立,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空气里只有皇帝手指敲击案面的轻微嗒嗒声,以及炭盆中偶尔爆出的噼啪脆响。

良久,刘禅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冷冽:“张征南的捷报,诸卿都看过了。林邑已平,范熊伏诛,南疆新附,设府置戍,屯田教化,此乃不世之功。杜衡所撰《林邑地理志》详实缜密,于国大有裨益。”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加重,“然,其后附呈之事,诸卿有何看法?”

他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那份单独放置的、记载着扶南国回复的绢帛上。那上面,不仅有用辞倨傲、充满蔑视的扶南国王回书(经由通译转译),更有使者王飞归国后泣血的口述——扶南国王不仅坦然承认窝藏林邑余孽范虎及其党羽,更将大汉的威严践踏于地。回书中极尽辱骂之能事,称汉军为“北来的豺狼”,讥讽刘禅为“躲在蜀地山沟里的僭主”,甚至狂妄宣称“扶南雄兵十万,战象如山,尔若敢来,必让汉水尽赤”。更令人发指的是,使者王飞依据礼法呈交国书时,竟被扶南侍卫当场鞭笞驱逐,随行馈赠的丝绸、玉璧被掷于泥淖,使者衣冠破损,身带鞭痕,受尽屈辱方才得脱。

诸葛亮须发微颤,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扶南蕞尔小邦,竟敢如此无礼!辱及天子,鞭笞天使,形同宣战!若不加以严惩,天朝威严何存?恐南海诸蕃尽起轻视之心,则南疆永无宁日!”

费祎较为持重,补充道:“丞相所言极是。然扶南非林邑可比。据张征南所呈地理志及以往商旅传闻,扶南疆域辽阔,数倍于林邑,境内河网密布,丛林深密,瘴疠横行,其民多为高棉人种,丑黑拳发,倮身跣行,善舟师,亦多象兵。其王虽狂妄,然实力不容小觑。我军方定林邑,将士疲敝,粮秣转运艰难,若仓促兴大军远征,恐……恐非万全之策。”

姜维虎目炯炯,朗声道:“费尚书所虑虽有道理,然正因扶南势大,更需趁其尚未完全准备,以雷霆之势击之!张征南已陈兵林邑,对扶南形成压迫之势。范虎此獠不除,终为心腹大患,其若在扶南扶持下整合林邑余孽,他日必成燎原之势。且扶南辱汉太甚,此仇不报,国威扫地!维愿请缨,领一军出祁山以牵制魏贼,使陛下可专心南顾!”

刘禅静听诸臣议论,目光再次落回那份充满屈辱的回报上,眼前仿佛浮现使者受鞭笞、国礼被践踏的场景,耳中似听到扶南国王狂妄的嘲笑。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那股自登基以来便精心呵护、日益成长的帝国尊严,此刻被彻底点燃。

他缓缓站起身,玄色袍服上的龙纹仿佛也随之昂首。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天子身上。

“朕,承先帝之志,继大汉之统,非为苟安蜀地之君。”刘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决断与力量,清晰地回荡在殿堂之中,“日南之血未干,天使之辱又至。扶南恃远逞凶,包藏祸心,辱我使臣,谤朕朝廷,此等行径,若忍气吞声,朕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有何资格统御这万里江山?有何资格感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语!”

他目光如电,扫视群臣:“林邑之胜,已彰汉军之威;扶南之桀,正需大汉之剑予以惩戒!非为穷兵黩武,实为立威靖边,以战止战!唯有打断扶南的脊梁,方能真正换取南疆百年太平,让南海诸国知敬畏,晓顺逆!”

“陛下圣明!”诸葛亮、费祎、蒋琬、姜维等人躬身齐道。费祎亦不再多言,深知天子决心已定。

刘禅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益州、南中、交州,最终落在刚刚标注上的“林邑”以及其西南方那片更为广袤的、标注着“扶南”的区域。

“扶南地域广袤,确如祎公所言,不可轻敌。故,此番进军,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快打慢,水陆并进!”刘禅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扶南国土上,“其国都虽在西北,然其南部沿海富庶,城邑众多,且料我大汉方定林邑,必从陆路东北方而来。朕,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他猛地转身,下令:“拟旨!”

书记官立刻匍匐案前,笔墨伺候。

“一:擢升扶南中郎将、翊军校尉诸葛乔,总领南路征伐事!令其尽起南中、交州边境擅长丛林作战之新练精兵一万六千人,其中包括无当飞军旧部改编之山地劲旅五千,陕羌、南中彝、傣善战部落勇士两千,交州锐卒五千,皆配发苏辰所制最新避瘴药囊及适应湿热气候之兵甲、弓弩。另调拨交州水师楼船二十艘、艨艟斗舰五十艘,运载此军及两月粮秣军资,由交州郁林郡出发,沿海路秘密南下,绕过扶南东部防线,直插其南部海岸,择险要处登陆!登陆后,以雷霆之势横扫其南部富庶城邑,造成大军压境之势,吸引扶南主力南顾!”

“二:敕令征南将军、林邑都尉张绍,暂缓林邑休整事宜,以靖边、拓土为要。命其尽起林邑汉彝联军八千精锐(以山地营、彝部勇士为骨干),汇合自九真、日北新调之援军两千,共一万兵马,加林邑从军三千人,携充足霹雳炮、震天雷、毒蝎雷及渡河器械,自林邑西南‘赤土寨’(孟虬所据之地)出发,从东路向扶南境内稳步推进。其任务非急攻,乃稳扎稳打,清剿沿途抵抗,修筑粮道哨卡,形成正面压力,并与诸葛乔南路大军保持信使联络。”

“三:两路大军务必保持讯息通畅,遣精干斥候、通译,利用驯养信鸽(若有)及快船接力,定期互通军情。最终目标,会师于扶南腹地重镇——据报名为‘特牧城’(根据汉代对扶南城市的古称)之处,合击其可能集结之主力!届时,由张绍统一节制两路兵马,诸葛乔总理地方政务之事!”

“四:加派原国学祭酒马谡,持节前往交州,总督后方粮草军械转运,协调交州、南中、荆州(若有需要)之力,确保两路大军,尤其诸葛乔水师之补给,不得有误!令费承、周胤等全力协助。”

“五:告知张绍、诸葛乔,此战之意,在于惩首恶、扶南国主需擒获或诛杀,范虎及其党羽必须悉数擒斩!破其军,焚其胆,扬汉威!然亦需审时度势,若扶南大部望风归降,亦可纳之,战后建扶南都护府。务求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战果,奠定南疆真正长久之基!”

圣旨一条条出口,思路清晰,策略周密,既考虑了扶南的地缘特点,也充分发挥了汉军新获得的林邑跳板优势和训练已久的多兵种协同能力,更包含了战略欺骗与奇正相合的用兵之道。蒋琬、费祎等人闻言,眼中皆露出叹服之色。陛下虽深居宫中,然于军事韬略、全局筹划,竟已如此老练果决。

“即刻用印,八百里加急,分送南中、交州、林邑!”刘禅斩钉截铁,为这场即将席卷扶南的烽火,掷下了最终的令牌。

***

圣旨出长安,如一道无形的烽火,瞬间点燃了大汉南疆的战争机器。

在南中与交州边境的密林营垒中,扶南中郎将诸葛乔接旨。他年纪虽轻,然秉承其义父诸葛丞相之谨慎睿智,又历经南中磨砺,显得沉稳干练。他即刻升帐点将,麾下校尉、军司马皆乃熟悉丛林作战的悍将,其中不乏王平、句扶等宿将旧部,以及羌部首领阿贵、彝部首领袖龙、傣族首领刀岩等归义豪帅。

“陛下的旨意,诸位都听到了!扶南辱我大汉太甚,此战,乃雪耻之战,立威之战!”诸葛乔的声音在帐中回荡,“我南路大军,乃奇兵,利在速捷!水师船只已备于郁林港,各营按序列,即刻开拔登船!携带十日干粮,其余粮秣辎重,由水师运输。登陆之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敌则击,务求迅猛!”

“谨遵将令!”众将轰然应诺,战意高昂。

营中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检查着适应丛林的轻便皮甲、涂抹了防虫药液的弩箭、淬毒的手斧与短刀,以及每人分发的三枚震天雷和两枚毒蝎雷。医官们大声宣讲着注意事项:“药囊随身带,饮水必沸!遇瘴气区,含服清瘴叶!有发热、呕吐立报!”

羌兵、彝兵、傣兵们则显得更为从容,他们几乎不需额外装备,赤足、纹身、吹箭、毒镖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武器,丛林是他们天然的猎场。首领勐龙对部下吼道:“儿郎们!让扶南人尝尝我们彝山毒箭的厉害!拿他们的头颅,换汉家的赏赐和美酒!”

在交州郁林郡港口,庞大的水师舰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补给。楼船高大,艨艟灵巧,水手们吆喝着将一捆捆箭矢、一箱箱火药、一袋袋粮米运上船舱。水师督、校尉吴碣(原东州兵将领,善水战)大声指挥着:“左舷再固定两架拍竿!弩炮检查机括!注意火药防潮!这是远航,不是内河嬉戏!”

一艘楼船的底舱内,工兵营的老兵马三、刘四正小心翼翼地将拆解的霹雳炮部件用油布包裹,固定于特制架子上。马三嘟囔着:“这大海茫茫的,可比不得陆上安稳,可别把老子的宝贝炮磕坏了!”刘四笑道:“放心,吴督经验老道,海上稳当着呢。倒是上了岸,还得靠你这宝贝轰开扶南人的破城门!”

与此同时,在林邑赤土寨,张绍接到了圣旨。他并未感到意外,扶南的回应本就在他最坏的预料之中。他立刻召集魏昌、孟虬、杜衡、费承、苏辰等麾下干将。

“陛下的旨意到了。休整结束,新的征战开始。”张绍目光扫过众人,“诸葛中郎将率奇兵自海路南下,我部则为正兵,自东向西推进。魏昌!”

“末将在!”魏昌踏前一步,脸上疤痕因兴奋而发红。

“命你为前部先锋,率山地营三千,彝部勇士一千,工兵一队,明日即出发,沿孟虬所探路线,向扶南边境推进!遇小股敌军,击溃之;遇坚固据点,标记之,待主力到达以炮破之;务必保持进军速度,同时保障粮道通畅!”

“诺!将军放心!某必为大军开出一条坦途!”魏昌拍着胸脯。

“少蛮王孟虬!”

“请将军吩咐!”孟虬咧嘴,露出白牙。

“你的彝部勇士,仍为全军耳目。广派斥候,深入扶南境内百里,探查路径、水源、敌情,尤其是范虎可能藏身之处及扶南主力动向!所有情报,直接报与我与魏昌!”

“包在我身上!林子里的事,没人能瞒过我的眼睛!”孟虬自信满满。

“杜衡!你随中军行动,负责勘测地形,绘制舆图,记录风土人情,为大军行动及日后治理提供依据。”

“属下领命!”

“费承!林邑防务、粮草统筹交由你全权负责!确保我军后路无忧,粮秣箭矢能及时运抵前线!与交州董尚书保持联络。”

“费承必竭尽全力!”

“苏辰!抽调部分医官,组成随军医营,携带充足药材,尤其防瘴、解毒、金疮之药,务必减少非战斗减员!”

“苏辰明白!”

军令一道道发出,这台刚刚经历大战、本应休整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锋芒直指西南方的扶南。

***

肇元四年季冬,大汉两路大军,如同两只巨大的铁钳,悄无声息却又坚定不移地向着扶南国合拢而去。

南路,诸葛乔率领的一万六千丛林精锐,搭乘庞大的水师舰队,借助冬季有利的东北季风,扬帆南下。海面上,舰队破浪前行,旌旗招展,场面壮观。士兵们大多首次经历如此远航,许多人不适应海上颠簸,呕吐不止。医官们忙碌地分发着止吐的药汤。

年轻的傣族勇士岩罕趴在船舷边,吐得昏天黑地。身旁的老水手笑道:“小子,这才哪到哪?等到了深海,风浪更大!挺住了,到了扶南,有的是仗打!”岩罕擦擦嘴,眼中闪过一丝倔强:“吐…吐死也要挺住!我要用这把刀,砍下扶南人的脑袋,给阿爸换头牛!”

经过十余日的航行,舰队成功绕过扶南东部海岸线,在其南部一处偏僻但登陆条件尚可的海湾(后世大致在金瓯角一带)抛锚。诸葛乔立于楼船舰首,用千里镜仔细观察岸上情况。只见海岸线后是茂密的红树林和热带雨林,远处有炊烟袅袅,似有村落,但未见大规模军队调动迹象。

“好!登陆地点无误,敌军未觉!”诸葛乔心中一定,下令:“放下舢板,无当营先登,抢占滩头!建立警戒!其余各部,依次登陆,动作要快!”

数千舢板如同离弦之箭,冲向海滩。无当飞军出身的校尉张季第一个跳下舢板,涉水冲上沙滩,手中环首刀一挥:“抢占前方高地!弩手警戒两翼!”

士兵们迅速行动,很快控制了一片安全的登陆场。工兵们开始搭建简易码头,便于卸载大型物资和马匹。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显是平日训练有素。

登陆后,诸葛乔毫不耽搁,立即依照预定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六千人,由将领句扶率领,沿海岸线向西扫荡,夺取沿海城镇,控制港口,切断扶南海上通道;另一路一万人,由诸葛乔亲自率领,以勐龙、刀岩的部落勇士为前锋,向北直插扶南腹地,目标直指其南部重镇。

丛林行军异常艰难,湿热难当,毒虫肆虐,沼泽密布。但这支军队本就是为丛林战而生,彝、傣勇士如履平地,汉军士兵也经过严酷训练,虽艰苦却步伐坚定。勐龙派出数十支小队,如同幽灵般散入丛林,清除扶南人的零星哨卡,捕捉舌头,指引大军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