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到渭南的建设工地上,原本应该只有施工的声音和忙碌的身影,但实际上这里的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了“施工”本身。
由于正值农闲时节,附近的百姓们像潮水一样涌向这里,他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工作机会,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
商人们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前来布局,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店铺。
小吃摊、杂货铺、临时客栈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工地上,夯土的声音、商贩们的叫卖声以及人们的笑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大秦最鲜活的奋斗图景。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炽热光芒。
一、农闲全民上工:男女分工,日结薪资暖人心
工地上,来自周边郡县的百姓黑压压一片,不分男女老少,皆有活干、皆有收入。
男人们挽着裤腿、赤着臂膀,有的跟着墨家工匠学夯土,沉重的夯土锤落下“咚咚”作响,震得地面微微发麻。
有的推着墨家改良的独轮车运石料、木材,车轴滚动的“轱辘”声不绝于耳;还有的跟着石匠学凿碑,为宅院门楣刻下功臣功绩,眉眼间满是认真。
“一天 3 钱,当日结算,这可比种地划算多啦!”
渭南农户张强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紧紧攥着刚领到的秦钱,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收不住。
他的身后,妻子李娟正和一群妇人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忙碌着。
切菜的、和面的、烧火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大锅里炖着的麦饭香气四溢,蒸笼里的麦饼也冒出了阵阵热气,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俺们女人家力气小,干不了重活,就只能帮着做饭洗菜啥的,不过一天也能赚到 1 钱呢!”
李娟一边熟练地揉着面团,一边喜滋滋地说道,“这钱足够给娃买块西域奶酪啦!”
她的目光不时地望向不远处的工地,那里有一群男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张强也在其中,他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高大。
李娟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的麦饼,孩子们开心地嚼着西域奶酪的温馨场景。
工地上的“薪资结算处”前排起长队,赵高派来的官吏按日清点工时,秦钱、商票按需发放,从不拖欠。
刚领了钱的老农户王老汉,小心翼翼把商票揣进怀里:“以前农闲只能在家待着,现在能来上工挣钱,还能看着功臣宅院建起来,俺要攒钱给孙娃买套新衣裳,再添一台墨家曲辕犁!”
二、小吃生意遍地火:烟火气里藏商机
工地周边的空地上,小吃摊一字排开,脑袋灵活的百姓支起炉灶,各式美味香气弥漫。
关中妇人的麦饼摊前,刚出锅的麦饼外酥里嫩,刷上辣酱、夹上咸菜,1钱两个,工匠们收工就围上来抢。
西域商人的烤串摊,羊肉、奶酪串在炭火上滋滋冒油,撒上异域香料,不仅吸引工匠,连异族功臣家属都来光顾。
岭南渔户的鱼丸汤,用新鲜鱼糜做成,鲜香味美,2钱一碗,妇人孩子们最爱喝。
“以前哪敢想,工地旁能做这么好的生意!”
卖胡辣汤的张二嫂麻利地盛汤,她的小摊一上午就卖了上百碗,手里的钱袋鼓鼓囊囊。
“工匠们出力大,就爱喝这热乎的,俺每天天不亮就来摆摊,一天能赚十几钱,比在家织布强多了!”
她的儿子在一旁帮忙端碗,眼里闪着机灵的光,还学着用秦话和异族工匠打招呼。
三、商潮涌动全覆盖:衣食住行乐样样兴
嗅觉敏锐的商人早已抢占先机,围绕工地布局“衣食住行乐”全产业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衣:布庄老板拉来一车车沙漠棉布料,既有适合工匠穿的粗布短褂,也有给功臣家属准备的细绸衣裳,还推出“买布送针线”,生意火爆;
- 食:除了小吃摊,粮商在工地旁设了临时粮铺,售卖麦种、小米、咸菜,方便工匠和百姓囤货;酒商运来桶装麦酒,累了一天的工匠们喝上一碗,解乏又尽兴;
- 住:精明的商户搭起临时客栈,用墨家改良的可拆卸帐篷,铺着干草和粗布被褥,1钱一晚,供远道而来的工匠住宿,天天满员;
- 行:车马行老板增派了马车,往返工地与周边村镇,2钱一趟,方便百姓上工、回家,车轱辘转得不停;
- 乐:说书人在空地上搭起戏台,讲王翦破楚、禽滑厘发明自流井的故事,工匠们收工后围坐听讲,时不时鼓掌喝彩;还有杂耍艺人表演抛球、喷火,给忙碌的工地添了不少欢乐。
“以前做买卖,顶多卖点粮布,现在不一样了!”
布庄老板清点着商票,笑得合不拢嘴,“工地人多,需求旺,俺这一车布三天就卖完了,下次要多进点异族喜欢的彩绸,肯定更抢手!”
四、眼中有光:从吃饱到盼好,大秦精神焕新
工地上,无论是挥汗如雨的工匠,还是忙碌的妇人,抑或是吆喝叫卖的商人,每个人眼中都透着前所未有的光亮。
那光里,没有了往日“只求吃饱”的窘迫,多了对未来的笃定——是农户盼着攒钱添农具、盖新房,是妇人盼着给娃攒学费、买新衣,是商人盼着扩大生意、赚更多银钱,是工匠盼着学好手艺、成为墨家核心成员。
西域商人的儿子阿木,跟着父亲来卖烤串,一边忙活一边学秦话,他说:“大秦太好了,只要勤快就能赚钱,我要学好秦话,以后在这里开一家大酒楼!”
退役老兵赵勇,带着儿子来工地上做护卫,看着拔地而起的宅院,感慨道:
“以前打仗是为了让家人吃饱,现在干活是为了让日子更好,大秦没有让我们这些老兵寒心!”
夕阳西下,工地上的夯土声渐渐平息,小吃摊的灯火次第亮起。
百姓们揣着当日的收入,或去小吃摊解馋,或去杂货铺买些家用,或带着孩子散步,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光芒,是大秦政策红利催生的希望,是全民奋斗浇灌的果实,更是大秦从“统一天下”到“盛世兴邦”的生动写照——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饥寒交迫的窘迫,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期盼,和为更好生活拼搏的滚烫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