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的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散去,云薇已移驾至紫宸殿——胤朝历代君主处理朝政的核心所在。殿内陈设依旧保持着三年前的格局,只是蒙上了一层薄灰,空气中弥漫着尘封与萧索。
萧彻肩头的伤口已被随军医官紧急处理过,但他坚持披甲立于殿内,与秦苍一左一右,如同两尊守护神。殿门敞开,新任命的禁卫军统领正在殿外重新布防,清查可能存在的隐患。方才的刺杀,给所有人的心头都敲响了警钟。
云薇没有坐上那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站在御阶之下,仰头望着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座位。金漆在从殿门透入的光线中闪烁着冰冷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三年前的惨痛。
【系统修复进度48%...环境扫描运行中...未发现 immediate 威胁...】
【弹幕: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有点心疼薇宝】
【弹幕:压力山大啊,内忧外患,百废待兴】
【弹幕:萧将军伤没事吧?看着好心疼】
“福忠。”云薇轻声唤道。
老宦官福忠连忙上前,躬身听令。
“着人清理大殿,但一应器物摆放,暂维持原样。尤其是…”她目光扫过御案一侧的空地,那里曾是她父皇惯常放置心爱青瓷花瓶的地方,“…小心些。”
“老奴明白。”福忠眼圈微红,领命而去。他知道,公主殿下这是要以旧景砥砺心志,不忘国仇家恨。
很快,清虚子、李逸(原江北士族代表,现被云薇任命为文官之首),以及几位在光复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和文吏被宣入殿内。这便是新朝最初的决策核心了。
“都坐吧。”云薇指了指早已备好的蒲团,自己率先在御阶前的蒲团上坐下,姿态随意却自然流露出威仪,“非常之时,不行虚礼,直接议事。”
众人依言落座,感受到了一种与旧日朝会截然不同的氛围。
“首要之事,乃是定下朝纲根本。”云薇开门见山,“李逸,你曾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逆首已诛,伪帝已擒,依你之见,当务之急为何?”
李逸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一,正名位,安天下之心。二,定都宸京,稳社稷之基。三,发布即位诏书,昭告四海,并大赦天下,唯十恶及附逆首恶不赦。”
他说的条理清晰,皆是稳固政权之要务。
清虚子却补充道:“李大人所言极是。然,老朽以为,尚有第四事,迫在眉睫——抚民。宸京初定,城外流民聚集,城内粮仓虽开,然秩序混乱,分配不均,易生民变。且…北凛余孽方才行刺,恐会借此散播谣言,煽动民心。”
云薇赞许地点头:“先生所虑极是。秦苍。”
“末将在!”秦苍起身。
“着你抽调部分精锐,协助京兆尹维持城内秩序,重点看守粮仓、水源。对流民进行登记造册,搭建临时居所,老弱妇孺优先安置。发现有煽动闹事、散布谣言者,无论背景,立即拿下,严查!”
“得令!”
“萧彻。”
“臣在。”萧彻欲起身,被云薇以眼神制止。
“你伤未愈,坐着听令即可。”云薇语气不容置疑,“着你统筹全军,整编降卒,甄别其中可用之才,与光复军混编,重设各军番号。同时,派出斥候,严密监视北方拓跋宏残部动向,并探查西域诸国对此番巨变的反应。”
“臣,领命。”萧彻沉声应道,心中暖流涌动,她始终记得他的伤。
分派完最紧急的军务民政,云薇看向李逸:“李卿,即位诏书,便由你亲自执笔。记住,诏书中需阐明三事:一,揭露北凛与玄冥之罪行,道明复国之正义。二,宣告朕之施政纲领,即承天门外所立‘约法三章’。三,阐明新朝之气象——不限门第,唯才是举;各族共融,皆为子民。”
李逸精神一振,这是将他置于肱骨之位了!“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陛下,”一位原胤朝老臣,现被任命为户部侍郎的官员面露难色,“轻徭薄赋固能收揽民心,然…国库空虚,北凛撤离时又卷走了大量财富,如今开仓放粮,安置流民,整编军队,处处需要钱粮…这…”
这也是现实无比的难题。殿内一时沉默。
云薇却似乎早有准备:“钱粮之事,朕已有初步计较。其一,抄没玄冥、婉妃、云铮及其核心党羽之家产,充入国库。其二,向江南、蜀中等未遭严重战乱、且心向故国的富庶州府发出檄文,请求‘捐输’,并许以相应政策优待。其三…”她顿了顿,“开放部分前朝皇家园林、部分官营工坊,允许商人承包经营,或与民间合股,收取税金。”
最后一条,让几位老臣微微蹙眉,这似乎有与民争利之嫌,但非常之时,也无人立刻反驳。
“其四,”云薇看向清虚子,“请先生联络各方道友、隐士,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嗯,‘点石成金’或是能快速增产粮食的法门?”她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目光却瞥了一眼悬浮只有自己能见的系统界面,商城灰暗,但或许…未来能有点希望?
清虚子捻须苦笑:“陛下,点石成金恐是难为老朽了。不过,一些改良农具、优化耕作之法,老朽或可尽力寻访。”
【弹幕:薇宝这是想搞科技兴国了?】
【弹幕:系统商城快点恢复啊!急需高产种子和基础工业手册!】
【弹幕:感觉大臣们有点跟不上薇宝的思路】
议事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初步确定了新朝最初的组织架构和施政方向。当众人领命准备告退时,殿外传来通报。
“陛下,京兆尹求见,称…称有数百名士子聚集在宫门外,请求陛见。”
众人一怔。士子?在这个敏感时刻?
“所为何事?”云薇问道。
“据称…是为请愿,请求陛下…严惩所有北凛降卒与曾在伪朝任职之官员,以血还血,以清寰宇。”
殿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这种极端的声音,在国仇家恨的背景下,极具煽动力。
李逸立刻道:“陛下,此风不可长!若行株连,必致人心惶惶,朝野动荡,正中了北凛余孽下怀!”
秦苍却皱眉:“但若置之不理,恐寒了将士与遗民之心。”
云薇沉默片刻,起身:“摆驾,朕亲自去见见这些士子。”
“陛下,不可!”萧彻立刻阻止,“宫外情况不明,万一…”
“就在宫门之内,隔门对话即可。”云薇摆手,“若连面对自己子民声音的勇气都没有,何以面对天下?”
宫门并未完全打开,只是开启了侧边一扇小门,云薇站在门内,萧彻与秦苍护卫在侧,禁军森然列阵。宫门外,数百名穿着儒衫的士子群情激愤,高举着血书般的请愿状。
见到云薇出现,士子们激动起来,纷纷跪地,为首一人高呼:“陛下!北凛蛮夷,屠我同胞,毁我宗庙,罪恶滔天!伪朝官员,认贼作父,助纣为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慰先烈!请陛下下旨,尽诛降虏,清算逆臣,以正视听!”
“请陛下下旨!”身后士子齐声附和,声浪震天。
云薇看着这些年轻而激愤的面孔,他们中有的人眼中是纯粹的仇恨,有的则带着一丝被煽动后的狂热。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等他们的声浪稍平,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你们的愤怒,朕理解。朕的父皇母后,亦死于北凛之手,朕的恨,不比你们任何人少。”
士子们安静下来。
“但是,”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刀,“你们可曾想过,若依你们所言,尽诛降卒,清算所有曾为伪朝做事之人,这宸京城,会变成何等模样?是血流成河,冤魂遍野!届时,谁去耕种荒芜的田地?谁去修复破损的城池?北凛余孽拓跋宏,正可在北方笑看我们自相残杀,元气大伤!”
她指向城外方向:“你们要杀的,或许有该死之人,但更多,可能是为了一家老小一口饭吃,被迫穿上北凛军服的农夫!可能是为了保住一方百姓,不得不虚与委蛇的小吏!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杀戮,与北凛何异?与玄冥何异?!”
一连串的质问,让不少士子面露沉思。
“复仇,固然快意恩仇。但治国,需要的是理智,是胸怀,是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些迷途知返者,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的担当!”云薇的声音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朕在承天门外立誓,要建立一个与前朝不同,更公正、更包容的新朝。此言,绝非虚妄!”
她看着那些士子:“你们饱读诗书,当知‘仁者无敌’,当知‘化干戈为玉帛’。真正的强大,不是杀光所有敌人,而是让敌人心服口服,让天下归心!”
“若你们真有心报国,与其在此请愿杀戮,不如将精力用于研读经世致用之学,用于帮助朕安抚流民、重整河山!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对胤朝最好的复兴!”
一番话语,如暮鼓晨钟,敲在许多士子心头。那为首之人张了张嘴,最终深深叩首:“学生…受教了。陛下胸怀,学生…惭愧。”
一场潜在的风波,暂时平息。
回到紫宸殿,云薇屏退左右,只留萧彻。她走到窗边,望着殿外开始忙碌清扫的宫人,轻声道:“萧彻,你说…我能做好这个皇帝吗?”
萧彻走到她身后,看着她单薄的肩膀,沉声道:“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
云薇微微侧头,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只是开始罢了。接下来,还有更多硬仗要打。”
朝堂的博弈,民生的艰难,北方的威胁,西域的变数…还有那深藏地底、亟待修复的地脉,以及脑海中那个修复缓慢的系统…千头万绪,皆系于她一身。
紫宸殿内,灯火初上,照亮了少女帝王沉静而坚定的面庞,也照亮了这条注定布满荆棘的帝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