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我在聊斋当合同工 > 第325章 农人含泪守故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狮城的知识分子辩论,如同咖啡杯里的一圈涟漪,在远洋航行的汽笛声中渐渐散去。客轮劈波斩浪,向北折返,再次驶入南中国海。这一次,航行的目的地是闽浙沿海。林曦感应到,星晷古道在华夏东南的丘陵地带,有一处重要的地脉节点,近期能量流动似有滞涩,需前往查探。

十余日后,船在一座名为“泉州”的古港靠岸。此地乃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极尽繁华,如今虽稍显沉寂,但街市间仍保留着浓厚的商贸气息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印记。红砖骑楼,香火鼎盛的妈祖庙,以及各种异域风情的建筑,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他们没有在城中久留,雇了辆马车,沿着蜿蜒的官道,向内陆丘陵地带行去。土地是生命的根基。越往内陆走,城市的喧嚣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茶山、稻田与散落其间的村庄。时值初夏,稻田碧绿,秧苗初长,农人在田间辛勤劳作,水牛在溪边悠闲吃草,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阿娜尔久居西域,对这般水乡景致倍感新鲜。林曦则默默感应着地脉气息,那丝滞涩感愈发明显,似乎与近期异常充沛的梅雨有关。

这日傍晚,他们抵达一个名为“月牙湾”的临河大村庄。村庄依山傍水,本应是鱼米之乡,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心头一沉。天空阴沉,细雨绵绵,村旁的“月溪”河水浑浊湍急,水位高涨,几乎与河堤平齐。许多低洼处的稻田已被淹没,秧苗倒伏,一片狼藉。^\\mathrm{~[1]~}。村中气氛压抑,不见炊烟,偶有孩童啼哭与妇人叹息声传来。

他们在村口一间简陋的茶寮歇脚,卖茶的老妪愁眉不展。攀谈得知,此地已连续降雨半月,上游山洪暴发,月溪水位屡破纪录。村人日夜加固河堤,但昨日一段老堤还是垮了,淹了百亩良田和十几户人家。如今雨未停,上游水库告急,若再决堤,整个月牙湾都将不保。官府虽已知情,但赈济与工程远水难解近渴。村里正组织青壮连夜抢修,老弱妇孺则忧心忡忡。

“老天爷不给人活路啊……”老妪抹着眼泪,“眼看稻子就要抽穗了,这一淹,下半年可怎么过……”

正说着,村中响起急促的锣声!有人惊呼:“不好!上湾头的堤坝又渗水了!快来人啊!”

顿时,村里炸开了锅。男人们抓起铁锹箩筐冲出家门,妇孺老幼也纷纷涌向河堤。林曦与阿娜尔对视一眼,也起身跟去。

河堤上,景象令人心惊。浑浊的河水咆哮着冲击着土石垒砌的堤岸,一段约十丈长的堤坝已是千疮百孔,多处渗水,眼看就要崩溃。数十名村民正在一位白发老者的指挥下,拼命打木桩、填沙袋,但水流太急,投下的沙袋瞬间就被冲走,人力在自然之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一位穿着补丁官服、浑身湿透的里长,正嘶哑地喊着号子,声音带着绝望。

阿娜尔看得心急如焚,下意识想运功相助,却被林曦轻轻按住。“不可直接干预,恐惊世骇俗,反添混乱。”他低声道,“天地不仁,自有其道。我等可暗中疏导,助其自救。”

林曦凝神感应,魂力如丝般探入地下与河中。片刻,他明了关窍。此地河道因多年淤积,已不堪重负,加之近期地壳微动,一处关键节点堵塞,导致水流不畅,压力全聚于这段老堤。若要治本,需疏通下游河道,但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是稳住这段堤坝,为村民争取时间。

他示意阿娜尔跟上,两人悄然退至堤后一片竹林。林曦盘膝坐下,魂海中“本我之光”流转,与脚下大地之力悄然共鸣。他并非强行堵水,而是以精微的魂力,引导堤基深处较为坚实的土层微微位移、加固,同时 subtly 引导部分汹涌的水流,转向冲击力较弱的河床区域。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如同最高明的医者疏通经络。

堤上村民并未察觉这微妙的变化,只觉脚下震动似乎轻了些,水流冲击堤坝的力道也不再那么集中狂暴。虽然依旧危急,但抢修工作得以艰难推进。阿娜尔则悄悄将一些固本培元的丹药化入村民饮用的姜汤中,助他们抵御寒湿,恢复体力。

抢修持续了整整一夜。雨时大时小,险情时有发生。林曦始终在暗中以魂力护持堤坝关键节点。阿娜尔则与村中妇女一起,烧水送饭,照顾伤员,她的冷静与善意很快赢得了村民的好感。一位名叫水芹的年轻寡妇,丈夫去年修堤时遇难,如今独自带着幼子,仍坚持在堤上传递沙袋,眼神倔强得令人心疼。阿娜尔帮她抱孩子,递上干粮,水芹哽咽着道谢,眼泪混着雨水流下。

黎明时分,雨势渐歇。在最危险的时刻,那位白发老者——村中辈分最高的“三叔公”,不顾年迈,跳入齐腰深的水中,用身体抵住一根即将被冲走的支撑木桩,嘶吼着让众人快填土石!那一刻,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凝聚,村民爆发出一阵呐喊,终于将最大的缺口堵住!险情暂时控制住了!

旭日东升,映照着疲惫不堪、满身泥泞的村民。堤坝保住了,但百亩良田已成泽国,家园被毁的村民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哭泣。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失去家园的悲痛交织。里长统计损失,安排赈济,眉头紧锁。

林曦与阿娜尔没有离开。他们拿出银钱,托里长购买粮食药材分发给受灾最重的几户,又暗中以魂力疏导村中淤塞的沟渠,帮助排水。阿娜尔整日陪着水芹等妇人,安抚情绪,帮忙清理淤泥。林曦则与三叔公和几位老农交谈,了解河道历年水患情况,凭借对地脉的感知,指出了几处需要长期疏浚的关键河段,并画了简图。

三叔公拿着图,老泪纵横:“先生高义!这些地方,老辈人也说过要修,可工程太大,村里实在无力啊……”

“尽人事,听天命。”林曦道,“待水退后,可联名向县衙呈报,陈明利害,或可争取些资助。重要的是,人心不能散。”

数日后,天气放晴,水位开始下降。官府赈济的米粮也运到少许,虽杯水车薪,总算给了村民一丝希望。月牙湾开始了艰难的重建。林曦和阿娜尔悄然离去,除了水芹等少数几人,大多数村民只知他们是一对在此落难、慷慨相助的外乡夫妇。

离开月牙湾那日,阳光炽热。被淹的稻田开始露出泥泞,顽强的生命已在废墟中萌发新绿。水芹抱着孩子,与几位村民一起送到村口,千恩万谢。水芹将一枚自己绣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平安符塞到阿娜尔手中:“姐姐,好人一生平安。”

马车驶出很远,阿娜尔回头,还能看到那些质朴的身影在挥手。她握紧手中的平安符,心中充满复杂的情绪。

“他们……能熬过去吗?”她轻声问。

“土地还在,人在,希望就在。”林曦望着窗外复苏的大地,“农人依土而生,与土地的感情最深,也最坚韧。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就会像这田里的稻禾,拼命扎根,向上生长。这种生命力,便是人间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我们守护星晷,维系平衡,说到底,也是为了守护这万千生灵赖以生存的‘大地’。”

灾难留下伤痕,但生命在苦难中彰显其尊严与韧性,土地和人情是永恒的依靠。

月牙湾的“稻香劫”,让林曦和阿娜尔目睹了最底层的生存挣扎,也见证了人性在灾难面前的闪光。这比任何仙魔斗法都更深刻地触动了他们。星晷古道的宏大叙事,最终要落在这具体而微的人间烟火、生老病死之上。他们的旅程,因此增添了更沉甸甸的、关于生命与土地的分量。

马车辘辘,驶向群山深处,那里有星晷古道等待查勘的节点。但月牙湾的泥土气息与水芹们的期盼目光,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