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 第3154章 四千将士为武将求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54章 四千将士为武将求情

正当国王暗自庆幸时,宰相匆匆来报,带来了一个他最不愿听到的消息:这场战斗的后半段,实际上是由郑忠夫等三位武将指挥的。

国王虽然知道这样做是为了突围,但是三位统帅竟将军队交由武将指挥,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

国王震怒,立即派人召见尚存的两名副统帅,他要彻底查清事情的真相。

当礼部判书和侍御史灰头土脸地出现在国王面前时,一身血污的他们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声称愧对国王的器重。

国王骂道:“别嚎了,我问你们,谁让你们把军队交给郑忠夫他们三个武将的?”

礼部判书立刻看了一眼侍御史,欲言又止,似乎不愿说出真相。

侍御史神情黯然,他知道最担心的这一刻还是到了。

在当时,他把军队交给三位武将来统领突围时,就已料想到了这个结果。但他别无选择,因为若不将残余军队交给三位武将率领,只怕无法突出包围圈,会全军覆没,葬身敌手。

然而,这些解释又有何用?国王在乎的是他的圣旨未被执行,尊严未得到维护,因此他无法接受,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这个责任侍御史无法推脱,因为是他将军队交给了三位武将。他不得不佩服礼部判书当时的“聪明”,在那样的关头,礼部判书并未挺身而出,而是让他来顶罪。

于是,侍御史匍匐在地,说道:“是臣的错,臣愿以死谢罪,请殿下赐罪。”

国王略作沉吟,本以为礼部判书负责,却没想到是官职低一级的侍御史做出了决定。平时强势的礼部判书,此刻为何甘愿将指挥大权交给低一级的官员?显然,他看到了此事背后可能承担的巨大风险。

而侍御史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担下了罪责。国王能成为国王,自有其过人之处,至少他对眼前这些人,尤其是文官,看得颇为清楚。识人善任方面,他做得还不错,瞬间便想明白了当时的情况。

他对文官颇为宽容。何况这两位文官是他亲自钦点的,若加以惩罚,岂不意味着他识人不察、用人不当?显然,他不能背这个黑锅。他不背,那逃回来的这两个人也不能背,所以黑锅自然只能由武将来背,总不能让已死的老编修来承担吧。

于是,国王换了一种问法,说道:“你们将指挥权交给郑忠夫他们三个,这是失职,必须严惩。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整个军事行动的指挥失策,居然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既然是他们三个指挥的,那就由他们三个承担这个罪责。”

礼部判书长吁一口气,脸上却义愤填膺地说道:“是这三个蠢货,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是行家,瞎指挥才导致如此惨败。”

侍御史心中感到不忍。因为他们之所以陷入包围圈,并非是那三位武将的指挥失误。当时,他们仅仅只是普通士兵,毫无指挥权和话语权,更未曾有人征询过他们的意见。

他们擅自抄袭三位武将的作战计划得以过关,得益于三位武将的助力,即便是这微不足道的功劳,他们也未向对方提及。

既然如此,又为何要让他人背负罪责呢?但他却不敢直言,因为一旦开口,便意味着拂了国王的面子。毕竟,国王此举亦是在帮他摆脱罪责,否则作为将军队交予武将的直接责任人,当时的最高统帅,他将难辞其咎,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尽管侍御史深知三位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却也只能选择沉默不语。于是,郑忠夫等三位武将再度被擒,绑于辕门外。这一次,国王未再费周章,直接下令斩首。

三人同样未作任何辩解,他们心知肚明,国王既决心杀之,任何理由都难以幸免。既然如此,又何必徒劳挣扎?

所幸,他们曾拼死突围,挽救了数千将士的生命,这份微薄之功,虽不为国王和朝廷所记,但那些因他们而幸存的将士,定会铭记于心。

果然,在三人即将行刑之际,四千将士闻讯赶来,齐齐跪于国王大帐前,磕头为他们求情,声称若无三位将军,他们早已陷入包围,故无论将军有何罪责,恳请国王宽恕。

这些士兵心中明了,三位将军所谓之罪,不过是身为武将的原罪,并没有真正犯罪,故而敢于挺身求情。

消息迅速传至国王耳中,面对四千士兵的跪地求情,国王首次感到慌乱。他悄然外出查看,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情绪激昂,心中更是惊惧,忙不迭地问宰相:“此事该如何是好?”

宰相亦感慌张,深知若安抚不当,激动的士兵极易引发哗变,届时局面将难以控制,甚至可能危及自身安危。

他急切建议:“殿下,速速释放郑忠夫三人,命其安抚士兵。对付他们,日后自有良机。”

此时国王已无主见,觉得宰相之策可行,遂点头应允,下令停止行刑,并将郑忠夫三人带回大帐。当停刑的消息传遍军营,士兵们欢呼雀跃,声浪回荡,令国王愈发心惊。

不久,三人被带至大帐,国王色厉内荏地责令郑忠夫等人立即平息士兵骚乱,严令不得有误,否则定将严惩不贷。

三人再次死里逃生,心中感慨万千,当即便答应了。三人走出困境,根本无需他们安抚士兵,因为这些士兵原本就是为了替他们求情而来。如今目的达成,自然不会再闹,士兵们纷纷欢呼雀跃。

郑忠夫站在高台上,代表三人向将士们致谢,感谢他们仗义执言,并要求所有将士厉兵秣马,准备迎接下一次残酷的战斗。很快,在郑忠夫三人的指示下,士兵们各自返回兵营。

国王疲惫不堪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无奈地用手揉着额头。作为一国之君,处决三名武将却不得不瞻前顾后,这让他深感沮丧,原来当国王也不能随心所欲。

他将宰相和侍御史召来。

宰相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两次战争的指挥者,尽管两次战败,几乎全军覆没,但毕竟有过带兵经验。

另一位是侍御史,目前指挥着四千人马。尽管礼部判书级别更高,且为副统帅,但国王暂时不打算启用他。

因为这老小子缺乏担当,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令国王颇为失望。

反观侍御史,关键时刻能顶上去,事后也不推卸责任,因此国王对他另眼相看,未对其失职进行处罚,仍由他指挥剩余军队,并参与此次御前军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