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610章 大山请命,技术救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0章 大山请命,技术救灾

内阁首辅张小山那番“与天争命”的豪言壮语,如同平地惊雷,彻底驱散了笼罩在太和殿上空的绝望与无力。那些原本束手无策的文武百官,仿佛在一瞬间被点醒,纷纷将期盼的、炙热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轻的、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安国公三子。

皇帝宁宣宗更是龙颜大悦,当庭便下令,由张小山即刻牵头,拟定详尽的救灾方略。

然而,张小山却并没有立刻领旨谢恩。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对着龙椅之上的皇帝,深深一躬,声音清朗而又无比郑重。

“陛下,儿臣虽不才,愿为陛下分忧,为帝国效死。然,此番水旱并发,灾情之重,范围之广,史所罕见。其间涉及之水利、营造、农学、算学乃至舟车机械之调度,皆非寻常政务可比,已远超儿臣与内阁诸公之能。”

“此事,非一人之力不可挽狂澜。”

“非一人之智不可定乾坤。”

“哦?”皇帝的眉头微微一挑,“依你之见,放眼我大宁朝堂,还有何人,能当此重任?”

张小山缓缓地抬起头,他的目光,穿过了所有同僚,望向了大殿之外,那座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安国公府的方向。

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无尽的崇敬与……绝对的自信。

“启禀陛下。能解此困者,天下,唯有一人。”

“那便是,家父,安国公,张大山。”

……

安国公府。

当皇帝的圣旨,连同内阁连夜整理出的、厚达数尺的灾情奏报,一同被紧急送抵这座如今已是帝国半个权力中心的府邸时。

张大山,并没有丝毫的意外。

事实上,自灾情爆发的第一天起,他便已通过青石商会和格物学院遍布全国的网络,收到了比朝廷更早、也更详尽的一线灾情报告。

这些天来,他几乎是彻夜不眠。

书房之内,那张由他亲手打造的巨大沙盘之上,早已不再是青石村的田舍,也不是北境的草原。

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精确复刻了整个天南与云梦地区山川、河流、城镇、道路的……巨型立体舆t图。

图上,用红色的细线,标注着洪水的淹没范围;用黄色的标记,圈出了旱灾的核心区域;更用一个个黑色的木钉,钉出了那些正在不断蔓延的流民潮的……前进方向。

他的几个核心儿子——铁牛、石头、柱子、栓子、豆子,以及最得力的弟子们,早已在他的召集下,齐聚一堂。

他们,围绕着这个巨大的沙盘,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与争论。

“爹,天南水势滔天,传统舟船寸步难行。若要运粮救人,非我等研制的那种‘蒸汽龙舟’不可。只是,目前我朝龙舟数量有限,且大多集中于北方运河,远水难解近渴。”柱子指着沙盘上那片汪洋,眉头紧锁。

“不仅如此,”石头补充道,“即便龙舟能至,如何将粮食精准地投送到那些星罗棋布的、被洪水围困的孤岛村庄?传统的官府赈济,层层盘剥,效率低下,怕是十成粮食,能有一成落到灾民口中,便已是邀天之幸。”

“云梦那边,则更是棘手。”铁牛瓮声瓮气地说道,“数百万流民,如无头苍蝇般四处流窜。任何一支运粮队进入其中,都无异于羊入虎口,瞬间便会被抢掠一空。若派大军弹压,又恐激起民变,酿成大祸。”

“最关键的,还是钱粮的调度。”豆子指着一本写满了密密麻麻数字的账册,小脸上满是凝重,“国库虽有存银,但要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救灾,依旧是捉襟见肘。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避免浪费,杜绝贪腐,是重中之重。”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此次救灾的核心难点。

每一个,都看似无解。

然而,张大山,听着儿子们的讨论,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早已洞察一切的、运筹帷幄的深邃光芒。

他知道,这场天灾,对于帝国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但对于他,对于他所代表的“格物新学”而言,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彻底改造这个国家,将其推向一个全新高度的……巨大机遇!

当宫里的传旨太监,恭恭敬敬地请他入宫面圣时。

张大山,早已是成竹在胸。

他没有带任何的图纸和奏疏。

他只带上了自己,以及那颗装满了整个时代智慧的……大脑。

……

御书房内,皇帝宁宣宗看着下方,那个虽然身着国公朝服,却依旧带着几分乡野质朴气息的臣子,他那颗因为连日忧劳而焦躁不安的心,竟奇迹般地,安定了下来。

“安国公,”皇帝的声音,沙哑而又充满了期盼,“你……可有回天之策?”

张大山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走到了那副巨大的舆图之前。

然后,用一种平静,却又充满了强大力量的声音,开始了他的……惊天之论。

“陛下,臣以为,此番救灾,若依循旧法,必败无疑。”

“我等,必须,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法。”

“其核心,有三。”

他伸出三根粗糙的手指。

“其一,曰‘以工代赈’。天南云梦,流民千万,若只是施粥放粮,不仅耗费巨大,更易滋生懒惰,引发混乱。臣提议,当以工代赈!将所有流民,按其籍贯、体力,编为‘兴修水利工程营’!由格物学院的学子,带领他们,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堤坝,开挖新的灌溉主渠!以劳动,换取食物!如此,既救了灾民,又兴修了水利,一举两得!”

“其二,曰‘海陆联运’。传统漕运已断,陆路不通。然,我大宁,尚有两条,无可匹敌的‘钢铁血脉’——铁路,与蒸汽龙舟!臣提议,立刻启动‘南粮北调,海粮内运’之策!命石头之商会与赵氏船队,倾尽全力,从南洋及未受灾之沿海州府,大规模采购粮食!再用龙舟舰队,沿长江、运河,将粮食运抵内陆铁路枢纽!最后,再用火车,以日行千里之速,将粮食精准地,投送到各个救灾中心!此法,可将传统的运粮时间,缩短十倍不止!”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曰‘技术救灾’!”他的眼中,迸发出自信的光芒,“云梦大旱,非是无水,而是水在江中,而田在岸上。臣,早已命格物院,连夜赶制出上百台大功率的‘蒸汽水泵’!此物,能以蒸汽之力,将滔滔江水,强行抽出,灌入新挖的渠道,奔向万顷龟裂之农田!水龙到处,万物复苏!”

“天南洪水,亦非不可治。臣已命柱子,绘制出详尽的‘泄洪水道图’,可引导洪水,改道入海!再辅以蒸汽龙舟,进行水上搜救与物资投送,其效率,远非寻常舟船可比!”

以工代赈!

海陆联运!

技术救灾!

这三大方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将格物之学的力量,与传统的民生治理,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天才般的结合!

整个御书房,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皇帝宁宣宗,和刚刚闻讯赶来的张小山等人,都被安国公这番气魄宏大、却又处处闪烁着可行性光芒的惊天之策,给彻底,震撼了!

他们知道,这,或许,真的是唯一能挽救这个帝国的……回天之术!

“好!好!好!”皇帝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他走下御阶,紧紧抓住张大山的手,“安国公!朕,便将这千万子民的性命,这个帝国的未来,都交到你的手上了!”

“你,需要什么?人?钱?还是……权?”

张大山,缓缓地,抬起头。

他的目光,平静,而又坚定。

“陛下,臣,不要钱,不要人。”

“臣,只要陛下,一道……可以调度全国所有相关衙门,便宜行事的……军令状!”

“若三个月内,灾情不能初定。半年之内,民心不能安稳。”

“臣,愿提头来见!”